学科布局进一步优化 优势和特色日益凸显

时间:2015-06-12 浏览量:

近年来,学校把学科建设作为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坚持遵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规律,提出了“强化工科优势,突破理科瓶颈,加快医科发展,促进文科腾飞”的核心战略,构建了“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后备拟建世界一流学科、拟建国内一流学科和支撑与特色学科”四个层次的学科建设体系,学科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通过“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组织的第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学科评估中,我校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保持全国第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并列全国第二,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电气工程学科位列全国第二,机械工程学科位列全国第四。2014年,学校有8个学科进入世界“基本科学指标”(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进入了前1‰,“社会科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

在“工科振兴发展计划”“理科跨越发展计划”“经济管理跃升发展计划”“生命医学突破发展计划”和“人文社科名家名师计划”等一系列学科发展计划的支撑下,学校正在向着“工科引领发展、理科跨越发展、经济管理持续发展、生命医学融合发展、人文社科特色发展”的学科发展大格局大步迈进。

集中力量建设优势工科率先冲击世界一流

机、动、电是我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学校通过实施“工科振兴发展计划”,对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力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进行了强化建设。学校明确提出深化学科内涵建设,围绕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优化方向布局,突出学科方向转型,促进实现“以工程技术研究为主”向“以工程科学研究为主”的转变;强化各学科方向的队伍建设,包括带头人队伍和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以支撑工科的稳健优势。

通过建设,这些学科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一些优势方向进一步稳固,一些战略必争方向得到确立,汇聚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呈现出快速、良性发展的势头。例如:

机械工程学科原有优势方向“重大装备基础理论”形成了国际影响力,原基础较弱的“高端制造装备与系统”方向达到了国内领先,新布局的“前沿制造技术”方向逐渐产生了国际影响力,学科提升了承担国家重大任务的能力;由机械学科牵头组建的“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2014年入选国家2011计划,表明我校在为提升我国高端制造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电气工程学科在特高压套管、高电压大电流开关、智能电器等方面形成行业技术引领优势;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学科在多尺度多物理场耦合的复杂系统中流动与传热传质理论、生物质气化与太阳能规模制氢等方面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材料形变与相变行为的多尺度效应”方向上的基础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方向形成了材料-结构-器件完整的研究链条,在新一代半导体照明领域产生了行业引领技术;力学学科建成了“装备综合力学环境创新平台”,新建了“国际应用力学中心”,学科综合实力和优势显著增强;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视觉工程、网络化系统优化、网络信息安全、信息融合等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外,学校对战略必争的化工学科、核能学科进行重组建设。化工学科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围绕“能源-煤油气-化工-环境”产业链需求,以新的政、产、学、研结合模式,通过境内外合作办学,促进该学科的跨越发展。核能学科瞄准国家重大需求,以“大型先进压水堆”“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核聚变系统”及“先进核燃料循环技术”等为核心研究方向,重组了学科队伍,形成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超常规发展基础学科加快形成理科优势

如果说2010年在全国高校中率先设立“学术特区”——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是我校着力发展基础学科的一大创新,那么此后“学术特区”与校内其他学院的交叉与融合,就是这种创新的延伸。学校实施“理科跨越发展计划”,坚持“科学问题导向,应用问题驱动,强化学科交叉,突出应用特色”的理科发展思路,构建“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领先”的发展模式。

数学学科以组建“数学与统计学院”为契机,形成了数学与信息科学交叉、数学与地球物理科学交叉、数学与生命科学交叉、数学与经济金融学交叉等四个交叉优势方向;物理、化学两个学科与前沿院联合成立了前沿物理研究所、前沿化学研究所,形成了以材料物理与化学、计算凝聚态物理、量子光学与空间光学为主攻方向的物理学科布局,以功能材料、纳米材料、计算化学等为主攻方向的化学学科布局;生命学科通过与前沿院共建“前沿生命科学研究所”,迅速形成了线粒体生物医学、超声功能成像、脑认知功能与疾病机理、药物传递、生物材料、生物医学电子仪器等优势学科方向。

强化建设经济管理学科向国际先进水平全面迈进

国际化的高水平队伍,国际认证的学位教育……学校通过实施“经济管理跃升发展计划”,使管理学科在保持国内领先的基础上,部分方向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使应用经济学科达到国内一流。

涵盖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在内的管理学科是我校的优势学科,长期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学校对该学科持续进行重点建设,使其向国际先进水平全面迈进。强化建设了先进制造与物流管理、领导力与战略创新、社会转型期公共政策分析等传统优势方向,通过提升队伍水平、深入开展国际合作,继续保持了国内领先,“中国性别失衡的公共治理与政策创新”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管理学科把“新一代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作为学科方向调整的突破口,以“大数据与数据质量”研究为切入点,通过与麻省理工学院共建“数据科学与信息质量研究中心”,与发改委联合成立“改革试点探索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管理学科领域新的前沿方向,确立了立足国际前沿、引领国内研究的地位。

加速发展生命医学学科强化理工医交叉

把发展转化医学、与理工的交叉作为生命医学学科发展的突破口,学校通过实施“生命医学突破发展计划”,加速发展生命医学学科。

学校积极推进生命与医学交叉领域的基础研究,力求生命医学领域取得重要科学发现;大力加强转化医学研究,在临床诊断、治疗技术、药物研制等方面形成鲜明特色与比较优势;组建若干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借助工科的技术优势和理科的理论研究优势,推动生命、医学学科基础研究、临床诊断、治疗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与此同时,在医学学科重点建设了一批优势方向,如:

基础医学学科重点建设了“心脑系统重要生理功能”方向,以探索心脑血管生理功能机制、重大疾病的发病机制、创新防治措施为核心,从整体、器官、到细胞分子的各个层次进行研究;法医学科重点建设了“基因组多态性”方向,完善并提高了基因组多态性分析的核心技术与数据库平台,创建了基因组DNA通量分型新技术和中华民族遗传资源健康与疾病DNA数据库;临床医学学科重点建设了“前列腺肿瘤的基础与临床”方向,在调节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发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此外,还重点建设了“等离子体医学”、“仿生工程与生物力学”等交叉学科方向。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特色发展突出文化传承

人文社科要出“大家”“名师”,要推进社会与民族的文化创新。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人文社科名家名师计划”,按照“大家”、“名师”标准引进与培养高端人才,优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布局,在实证社会学、国际法学等若干社会科学方向进行重点建设,形成亮点和特色。

例如,社会学学科重点建设了“实证社会学”方向,成立了“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以实证研究方法为特色,以推动社会学的理论创新为目标,针对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该所已经成为“社会研究国际合作项目”(ISSP)接受的三个中国代表机构之一,也是“东亚社会研究合作项目”的两个中国研究单位之一。

法学学科重点建设了“国际经济法与比较法”方向,创建了亚太地区一流的“丝绸之路国际法与比较法研究所”,与外交部、商务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共同成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创新中心”,形成了在比较外国投资法、中国欧盟投资法律框架、中外投资条约研究等方面的国际优势地位。

近年来,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工作,使工科优势得到进一步强化,理科得到突破发展,管理学科优势得以保持与提升,其他学科特色更趋明显,形成了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