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史故事365】父携子就学沪上

时间:2015-04-14 浏览量:

在交大百余年的历史画卷上,镌刻着许多如烽火岁月弦歌不辍、大树西迁垂范后世之壮举,让后人铭读时仍觉沁入心脾、荡气回肠,也积淀了一些掌故趣闻,品之亦觉清新甘纯,不禁令人会心一笑并印记于心上,“父携子就学沪上”便是其中一例。

早期的南洋公学迎来这样一对父子。父亲张相文1899年入公学师范院就读兼教外院生国文、地理等科。与其一道入学的还有他的儿子张星烺,入公学外院①就读。为此,张相文特撰写诗文《携儿子星烺就学沪上》,诗中两句云:“别有传家新作计,任教父老惜狂徒。”此事,在社会大发展之今日也为鲜见,在当时更为一段佳话而记入史册。

而此段佳话并不止于父子同入学读书,更在于二人日后的成就。父亲张相文曾在公学担任外院教习,他教授的地理科目,为我国在中小学设置正规地理课程之始。在公学任教期间,他已译著多部初等地理教学方面的教科书,为中国最早出版的地理读本。此后,他还著有中国最早的自然地理学著作,发起创办中国第一个地理学术团体和第一个地理学术刊物,成为革新中国地理学的先驱。

当然大师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的爱国情怀亦令人钦佩。除去著书立说外,他关心时局、支持进步学生运动,积极投身于民主革命的浪潮中。他通过实地考察,踏访祖国明川大山,将祖国的地理文明展现世人,以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为他深爱的祖国和事业奔走忙碌、倾注一生。

张相文之子张星烺是近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先后留学美国、德国,是中国最早攻读生物化学的研究生之一。受父亲影响,星烺闲暇时好读史书,翻译了两种版本的《马可波罗游记》,编撰了中外关系史学研究名著之《中西交通史料汇编》。后册书是关于明末前中国与欧、亚、非各国和地区往来关系的史料摘编。该书史料翔实、论证严谨,内容丰富,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是我国早期中外关系史学著作的集大成者。张星烺被誉为我国中外关系史学的重要开拓者,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此二人堪称我交学子的骄傲,更当为后世之楷模。

注①:公学自1897年设立外院(相当于附属小学堂)以来,不断为中院输送人才。鉴于招录生源困难,外院改称外班,分外班甲乙、留学甲乙四个班。张星烺实为入留学甲班就读。“留学”意指原外院低年级班次。